《香港仔》係一份點樣既報紙?
《香港仔》靜靜地在上星期一創刊,但在街上似乎無人派報,相信是大公文匯集團沿用其本身派發免費版的網絡所致,即係集中在社團,議員辦事處,酒樓及屋苑管理處等地點派發,果不然,我要到星期五才能在丁江浩區議員辦事處拿到一份《香港仔》。
這份報紙暫時來講廣告唔多,加埋應該不超過四個全版,都係左派機構為主,好似中旅社咁。星期五出了二十四版,即大約有二十版內容,對免費報紙來講絕不合格了。但以大文集團的背景,要攞廣告又容咩易呢,但要令商戶落得心誠悅服,還要在發行量及讀者人數做工夫。
至於報章的排版及內容,講真,係沒什麼特色了,離不開現有三大免費報的框框,頭兩版有頭條日報的影子。財經有晴報的影子。唯一叫做有啲特色就係副刊專題版,可能文大兩報少做消費故仔,以文化故放在免費報是有點特別的,但讀者受唔受另當別論了。
周五頭版以禽流感作頭條,真的不知是編輯有預事能力還是怎樣,當天早上政府便宣布因有病毒而要封閉雀仔街。這樣貼市的選材反映大文兩報在政府的線索及對民生新聞的取材也不比東方蘋果為差。焐金後各版的港聞頭條都是正路的選擇,但標題用字則比普通大報更激,例如用上「毒到爆燈」形容士多啤梨,可見該報盡力擺脫大文兩報的傳統氣味。當中最值得留意是「網絡熱話」一欄,完全係晴報同類專欄的翻版,但這些題材真的很受讀者歡迎嗎?
當然,這是一份有官方宣傳背景的免費報紙,不能全部都民生新聞的。因此內版便出現了挺政府的讀者來論,王志民去立法會食飯及習近平登艦閱兵等這類宣傳色彩甚濃的新聞。但在處理上也以平實為主,不像大文兩報在周五以書紙跨版來處理習近平登艦的新聞。這樣的平實處理會否令人減低對官媒的戒心?特別是這份報紙日後必然透過學校向學生滲透,這會間接改變他們對中央政府的印象嗎?
這份報紙雖然沒有太多新意,但以其派發網絡而言,必然會加大了大公文匯系統的市場佔有率,打破目前香港由民營報刊壟斷市場的局面。《香港仔》似乎是中共進攻香港傳媒的最後一戰,若然成功迫使對手退出市場或合併,代表中聯辦又立一功,屆時大文集團大可只保留一份收費報,專注免費報市場還更實際!